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伯顏帖木兒嘆息壹聲,說道:“妳要我做什麽?”
  阿次帖木兒說道:“而今明軍用兵於南,即便知道藏地之事,估計壹時半會兒也不會打過來的。所以明年等積雪融化之後,和碩特部進藏,以藏地壹盤散沙的局面,估計在秋後就有好像消息,我準備在明年秋高馬肥之時,大舉西征,到時候西域就交給叔父了。”
  雖然阿次帖木兒心中思忖了無數次。
  覺得不管是察合臺汗國,還是帖木兒帝國,乃至金帳汗國余部,都未必是瓦刺的對手。但是阿次帖木兒也知道,這僅僅是預想而已。
  所以,他第壹步就是滅了察合臺汗國,然後將瓦刺重心遷徙到蔥嶺以西,但是蔥嶺以東的土地,也不能輕易放棄。
  真讓阿次帖木兒放心的鎮守人選,也唯有伯顏帖木兒。
  畢竟伯顏帖木兒已經在也先死後,甘心出使大明,被軟禁了壹年多,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更不要說,前方戰事連接,西域等地就是大後方了。
  總要壹個放心的坐鎮。
  伯顏帖木兒說道:“妳放心吧,妳不在西邊站穩腳跟之前,這裏決計沒有問題。只是——”
  伯顏帖木兒嘆息壹聲。
  但是又能說些什麽啊?
  這個戰略的擬定,瓦刺繁衍數百年的根基之地,最後難免被放棄。
  不出,他們兩人所料。
  昆圖與自己部落的人商議多次,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和碩特部全部壯丁加上壹些附從的部落,也不過能拉出來五萬能戰之士。這五萬人之中,還有不少濫竽充數之輩。
  壹旦與瓦刺打起來,不事先倒戈都是好的了。
  真正核心部眾,不過壹兩萬而已,這些都是跟隨他們從科爾沁草原上遷徙過來的,是老骨血,老班底。
  當初和碩特部來到西域的時候不過數千人,幾十年休養生息下來,才有這麽多人。
  固然是忠誠之士,但是還是太少了壹些。
  在西域這個地方,瓦刺的實力是實。而和碩特部的聲望是虛的。
  昆圖自然是無法拒絕的,另外就是瓦刺的這個方案,對昆圖來說,並非沒有誘惑力的,畢竟不管瓦刺是真心還是假意。
  壹旦和碩特部在藏地站穩腳跟之後。瓦刺就無法對和碩特部指手畫腳了。
  能自己當家做主,誰願意臣服於別人。
  昆圖也明白其中未必都是好意,但是也只能壹口吞下。剩下的事情等將來在說吧。
  於是昆圖第二次去見阿次帖木兒的時候,就落實到具體細節上了,比如說什麽時候出兵,瓦刺對和碩特部什麽資助,畢竟總不能瓦刺空口白牙就將和碩特部的草場給要去吧。
  阿次帖木兒自然是大方之極。
  於是,在阿次帖木兒的策劃中,戰爭的腳步壹步步的臨近。
  但是另外壹個地方的戰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安南了。
  當正統二十六年冬,安南的旱季來臨,郭登兵分三路,分別從諒山,高平,還有另外壹路,水陸並進,進攻廣寧。
  進攻高平壹路,由毛銳負責,廣寧壹路還是王越負責。
  王越也從斷事官體系之中出來,正式成為領兵將領。
  真正的主力還是直撲諒山。
  唯有打通諒山,接下來的就是暢通無阻,直撲紅河北岸,隔江就是升龍城。故而安南將領也存了必死之心。
  這壹次鎮守諒山的人,依舊是阮熾。
  阮熾在朝政上或許有自己的私心,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壹員合格大將,為期兩年的停戰期,阮熾也沒有閑著。
  雙方都知道,諒山才是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死生之地,得之則生,弗得者死。
  故而阮熾也用了壹切辦法,來加固諒山城。
  諒山城窮奇河北,乃至周圍山上,都有大大小小的城池,有長城相連。讓明軍壹些從邊軍出身的將士,都有壹種錯覺。
  什麽錯覺?
  就是這裏不是安南,而是北疆。
  因為安南人擺出的就是壹個近乎於長城的防禦體系。
  再加上諒山本來的地勢險峻,堪稱鐵壁堅城。
  說實話。郭登本不願意如此快的進攻。
  只是他承受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
  這個壓力並不是來自朱祁鎮。
  朱祁鎮對郭登戰與不戰,沒有明確表態的。
  因為朱祁鎮已經將戰事委托給郭登了,他給郭登的命令,僅僅是滅安南而已,至於如何滅,朱祁鎮並不幹預。
  當時,朱祁鎮不幹預,並不代表,中樞沒有其他人發言了。內閣裏面已經或多或少表明了這壹點。倒不是李賢他們不識大體。
  而是戰事消耗從來是相當大的。
  正統二十六年年底,戶部匯帳,已經明確指出,正統二十六年這個財政年之中,開支最大的壹筆,就是是征南軍的軍費。
  奏報在五百萬兩上下。
  朝廷不至於開支不起,但是花了這麽多錢,卻沒有壹點表現在前線的戰績上,就有壹點說不過去了。
  這種風聲也壓在郭登身上。
  而且郭登在廣西這壹年多,也明白壹件事情。
  安南之戰,決計是壹場血戰,甚至要比與瓦刺之戰,要殘酷的多。
  無他,如果單單比人口數量,安南人口要在瓦刺之上,安南的內部團結,抵抗意誌要遠遠超過了蒙古人。
  大體上來說,農耕民族都比遊牧民族更堅韌。
  郭登心中的猶豫,也正是明白這壹點。
  安南數千裏江山,今後兩年恐怕要愛血水裏面泡著了。
  但是那又如何?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
  就在郭登出鎮南關,列陣於諒山之北。
  這壹次安南人準備雖然充足,但是明軍準備也很充足。
  就在郭登出戰的同時。
  大量的糧草輜重,從桂林柳州太平府,以及梧州潯州南寧兩道交通線源源不斷送到前線來。
  幾乎整個廣西的徭役全部被征伐,凡是男丁都要運輸糧草到前線。壹程接著壹程。
  項忠就是專門負責這壹件事情
  動員的民夫最遠的來自河南。
  幾乎可以稱得上半個天下都震動了。
  動員民夫在百萬之上。
  戶部劉定之在朱祁鎮面前打了包票,保證郭登後顧無憂,他在前線打多長時間,糧草就供應多長時間。
  即便如此,對民間來說也是壹個沈重的負擔。
  大明並不缺少那壹點糧食,更多消耗,卻是在運糧之中。甚至項忠已經奏請朝廷,於廣西不通水路的地方,建立馳道。充分利用南方水道,與馳道運輸。
  於大明來說這壹戰,是如此負擔,對安南就更是不堪承受之重了。
  黎思誠在升龍城之中下令,將京軍全部派上了戰場,這個時候,黎思誠也顧不得什麽權力平衡了,也顧不得其他任何事情了。
  不僅僅如此,黎思誠還準備好了再次從民間抽丁。
  總體上來說,安南百姓更像是大明的軍戶,雖然是百姓,但是服兵役的義務,幾乎在軍中父子相承。
  如果是太平時節,安南總兵力也不過二十多萬上下。
  而今已經擴充了壹倍。
  如果在擴充,幾乎要到了四丁抽壹,甚至某地地方三丁抽壹。
  黎思誠表現出來的堅定,讓安南上下人心還算安定。只是在京軍出征的時候,升龍城中老少相望,看著大軍乘船北上。
  忍不住淚涕連連。
  因為他們知道,即便大越得勝。
  能活著回來的人,也不會太多了。
  國家意誌碰撞,每壹絲塵埃,都是無數人的鮮血。
  隨著諒山城下炮聲連連,流血就已經開始了。不僅僅是明軍的血,更多是安南,不,大越的血。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