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見義不為,非勇也,這壹句話出自論語。
  也是此刻朱祁鎮心中的感受。
  是的,他後世接受過的教育讓他不能坐視不理。
  他知道,新皇帝登基壹般來說,是三年無改於父之道,這也是孝道的壹種,遵從祖制,也是孝道的壹種。
  蹇公所言,讓朱祁鎮做孝子,絕非僅僅是,讓朱祁鎮在太皇太後面前獻媚討好那麽簡單。
  而是讓朱祁鎮在政治上壹從洪宣之政,凡事先問宣宗皇帝在時,是怎麽處置的,宣宗皇帝怎麽處置,他就怎麽處置。
  他只要這樣做,而今朝野上的,後世所謂的洪宣輔政集團,定然是擁護他。
  到那個時候,即便是太皇太後有什麽想法,恐怕也要先看看朝野是否支持了。
  只是而今,他這才繼位不足壹個月,就要改壹項祖制。
  改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祁鎮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只是,很多利弊可以權衡,但是這麽多人命,朱祁鎮無論如何也做不到見死不救。
  “好。妳既然想做。”太皇太後聲音淡淡的傳來,說道:“妳而今也是皇帝了,想做什麽徑直去做便是了。”
  “天色晚了,也不留妳了。”
  太皇太後,隨即讓胡氏進來,將朱祁鎮送了出去。
  等胡氏再回來的是,卻見太皇太後已經跪在仁宗皇帝畫像之前,雙手合十,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胡氏說道:“娘娘。陛下已經回宮了。”
  太皇太後說道:“善祥,妳覺得太子如何?”
  胡氏說道:“太子有此仁心,想來皇帝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不錯,”太皇太後說道:“而今天下太平,只要祁鎮能秉持此心不變,這天下或許不會太好,但決計不至於太壞,我也能安心去見列祖列宗了。”
  胡氏說道:“既然如此,娘娘為何不允了太子。”
  太皇太後輕輕搖搖頭說道:“蹇公太謹慎了,只教給太子壹半,剩下的壹半讓他自己悟吧。我老太婆不需要什麽名聲,但是太子而今需要。”
  胡氏有些聽明白了,有些沒有聽明白,但是不管聽明白,還是聽不明白,都沒有再問下去了。
  太皇太後的心意,朱祁鎮並不知道。
  回到乾清宮偏殿之中,朱祁鎮壹時間琢磨不透,太皇太後最後說得是好話,還是反話。只是他想來想去,雖然有些害怕。
  但是他既然已經決定了,他就決定要做下去。
  朱祁鎮問王振說道:“王大伴,這件事情,妳先安排壹下,將事情給擋壹擋。”
  “是。”王振說道:“陛下何須擔心那麽多,太皇太後沒有阻止的意思,直接向內閣下旨便是了。”
  整個天下,王振就忌憚太皇太後,對外面的文武大臣,並不是多擔心。
  他忌憚太皇太後,是因為他在太皇太後這邊吃了虧。太皇太後真想弄死他,簡單之極,而他在永樂年間入宮,見了不知道多少大臣,在永樂帝面前,就好像是雞子壹般,動則投入監獄之中。
  如楊士奇就好幾次下獄。甚至母親去世的時候,他也在獄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朱祁鎮並不了解皇帝這個位置的力量,最少王振比他要了解。
  朱祁鎮覺得還是要謹慎壹點,說道:“聽說父皇在的時候,遇見了難題,總是找楊榮?”
  王振說道:“陛下所言極是,當初廢後之事,就是楊榮大人為先帝謀劃的。”
  “好。”朱祁鎮說道:“明天妳去內閣,請楊榮師傅來見朕。”
  “是。”王振說道。
  處理了這壹件事情,朱祁鎮才休息了。
  第二天壹大早,王振就親自來到了文淵閣之中。
  這個時候,文淵閣之中,就已經忙碌無比了。
  文淵閣之中的格局也變了,之前是壹張金交椅放在最中間,用紅布蒙了。這是皇帝禦座,除非皇帝過來,否則是不用的。
  內閣五位都在禦座之下,兩側長桌,長凳。這長凳就是到了現在,有些學校食堂還在用的,刷著紅漆的長木板凳,沒有靠背的。
  而今上首卻是兩把椅子,王振知道壹把是給皇帝的,壹把是給太皇太後的。
  上次太皇太後帶著皇帝來到此地,就是如此坐的,只是將這個格局保留下來了。
  每天早上,就有無數奏疏從天下兩京十三省六部五軍都督府,六科都察院呈遞到這裏來,然後中書舍人們再將這些奏疏分類,呈給內閣諸位批閱。
  內閣票擬之後,再令小太監,送到宮中,本來該是皇帝批閱的,而今卻是王振代勞之。
  王振批紅之後,再將奏疏送回內閣。
  這個時候,內閣才根據披紅,擬詔,然後送往尚寶司用印,大明有二十四塊玉璽,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玉璽,這裏就不用說了。
  這個流程走下來,才是有法律意義的聖旨。而即便是聖旨也有被下面官員封還的。
  至於沒有走這個流程的皇帝旨意都是中旨。
  當然了,皇帝權威重的時候,聖旨與中旨的分別可能不大。
  最少在王振心中覺得是這樣的,所以他才想皇帝壹道中旨,令內閣全部聽令。
  雖然天子重孝在身,宣宗皇帝駕崩還沒有二十七天,但是天下事務可不會因為皇帝大行而停止。
  所以內閣之中,早已忙碌起來了。
  王振到了,楊士奇停下手中的筆,起身說道:“王公公,王公公不在宮中伺候陛下,怎麽來這裏了?”
  王振不敢在楊士奇面前拿大,立即行禮說道:“瞧楊閣老說的,奴婢沒事就不能來了,再說皇爺有命,令奴婢請楊榮楊大人去乾清宮。”
  楊士奇聽了,心中壹動,說道:“可是太皇太後也在?”
  王振說道:“太皇太後不在,唯有皇爺在。”
  楊士奇聽了呼吸微微壹亂,隨即平復下來,看著楊榮。楊榮的眉角壹絲喜色飛過,隨即收斂了,對楊士奇說道:“東裏公,我去去就來,這裏叫勞煩東裏公了。”
  楊士奇說道:“勉仁去吧,這裏有我,誤不了國家大事。”
  楊士奇本名寓,字士奇,號東裏。只是楊士奇的字太響亮,反而本名少有人知道了。楊榮的字為勉仁。
  兩人看似平淡的對話,但是卻別有暗流。
  三楊在壹起,並不意味三楊內部就是壹團和氣。
  恰恰相反,楊士奇與楊榮之間的關系很不好,老大與老二之間關系能好了?唯有楊溥年紀尚輕,甘心做在老三的位置上,到時候與兩人之間沖突不多。
  這是正統登基之後,第壹次私下召見大臣,至於之前,都有太皇太後在,朱祁鎮只是做陪而已。
  楊榮第壹個被召見,是不是說明,小皇帝聖心所在。而楊士奇壹直知道,楊榮想壓過自己壹頭,而今不得不多想壹點。
  楊榮與王振來到了乾清宮偏殿之中。
  朱祁鎮壹身孝衣,剛剛還在為宣宗皇帝守靈。也是冬日,再加上很多措施,這才保住宣宗皇帝龍體。
  只是這幾日,就要移靈了,固然皇陵還沒有修建好,但是暫時停靈的地方,卻已經修建好了。
  宣宗皇帝梓宮出京的時候,就是宣宗皇帝那些妃子殉死之時,故而朱祁鎮很急。他見了楊榮說道:“朕聽說,先帝在時,凡有事情不決者,都與先生相商,今朕年幼無知,有壹件事情想要請教先生。”
  楊榮聽了朱祁鎮說起宣宗皇帝,心中微微黯然,明代文人都推崇仁宣之間,就是因為這個時期,皇帝與大臣之間最為和睦,彼此是有真感情的。
  楊榮說道:“陛下請講,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什麽意思?”朱祁鎮正色問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