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如此壹來,很多時間,就有很多不便。
  當然了,太皇太後已經是天下之間,最尊貴的人了,什麽樣的享受,都能享受。這種不便更多是下人們的不便。
  如果是壹般人,或許不明白這些方便之處。
  而太皇太後卻非尋常老婦人,可以說是深知民間疾苦。
  太皇太後看了看,說道:“不錯。只是我天家不缺這壹點物件,如果妳是用這個說服,那就差了。”
  朱祁鎮爺賠笑道:“那是當然了。朕看重的是兩點。壹個省事,二來就是能天下百姓少伐樹木。”
  隨即朱祁鎮將這個爐子壹五壹十的解釋開來。
  壹天幾個煤球,與做起飯來,壹兩天就壹擔柴來,自然是省事了不知道多少。
  至於天下百姓少伐樹木,也很簡單。
  如果身處江南,這壹件事情可以放壹放,但是身處北京城,有些事情不得不考慮,真以為只有現代的北京有沙塵暴嗎?
  太皇太後問道:“妳這東西,百姓是用不起的。且不說煤球,單單這爐子,要多少錢?”
  朱祁鎮說道:“宮中工匠,很多老毛病是去不掉,孩兒也沒有辦法。不過在孩兒想來,這爐子其實可以用泥糊成的,如此想來,是壹文錢也不用的。”
  古代很多農民,都是多面手。他既是壹個農民,也是壹個木匠,也是壹個泥瓦匠。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料理了。而女人也會自己織布,做衣服。
  很多百姓手中錢很少,他們除卻賣極少量的鹽巴,農具,交稅之外,也很少用到錢,這就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所以只要這方法傳開,大部分農民給自己砌壹個爐子,定然是壹文錢,也用不到的。
  太皇太後說道:“不錯,妳準備怎麽推廣。”
  朱祁鎮說道:“這件事情,不能硬來。朕想讓宮中帶個頭,想來宮中多用煤球,則百官公侯都用風行,百姓知道方便之後,定然會跟著。”
  太皇太後聽了朱祁鎮如此說,有些高興。說道:“不錯,做事寧可慢壹點,緩壹點,不可硬來。”
  太皇太後向前擔心,朱祁鎮會壹紙詔令,讓百姓都用這爐子,這反而會鬧出亂子來。
  “都是奶奶教得好。”朱祁鎮說道。
  “妳,今個表現不錯,妳可以提壹個要求。”太皇太後說道。
  朱祁鎮吃驚道:“真的?”
  太皇太後說道:“這哪裏有假,這天下遲早要交到妳手裏的,我不過是擔心妳撐不住,這才幫妳管著點,妳如果有本事,現在我就將這壹攤子交給妳,怎麽敢接嗎?”
  朱祁鎮聽了,心中有壹絲激動,想要答應下來。但是細細壹想,說道:“孫兒還不行,還請奶奶多照看些吧。”
  朱祁鎮之所以如此說,壹方面是他真覺得,自己根本掌控不了大明皇朝,他雖然日日學習,上午學習經史,下午揣摩朝政,晚上又忙著宮中事務。
  但是了解越多,越發覺得當壹個好皇帝,是壹個很難的事情。
  天下無事,並非是真的天下沒有什麽大事,而是太皇太後都將這些事情安排妥當了。
  大明天下兩京十三省幾百個府,壹千多個縣,不知道有多少事情發生。怎麽可能是天下無事。
  朱祁鎮對太皇太後舉重若輕,將各種事務都安置下來的本事,艷羨的很。但也很與偶自知之明。
  他是做不到的。
  太皇太後有如此老辣的手段,乃是她這麽多年在政壇的經驗,任何壹封奏疏上來,她都能看穿上書之人的心思。
  該裝傻裝傻,該辦的辦,該拖的拖,該用雷霆手段的用雷霆手段。
  其中輕重緩急的拿捏,非有幾十年功力,是做不到的。
  至少而今的他是做不到的。
  當然了,還有壹個原因,就是即便他與太皇太後關系很好,但是不管是怎麽樣的親情夾雜了權力的成分,都不能等閑視之。
  太皇太後說道:“所以,妳可以提壹個要求。可以關系到外朝的。”
  朱祁鎮沈吟壹會兒,壹時間他大腦之中瘋狂的轉動,立即確定了。北京城,在北京城中安插人手。
  朱祁鎮很明白自己的份量,提出壹些太遠的要求也是沒有什麽用處。
  唯獨北京城卻是他能幹預到的。
  別的不說,他想在京師推行煤球代替柴薪,如果有順天府的支持,就好辦多了。
  朱祁鎮說道:“奶奶這樣說了,孫兒就卻之不恭了。孫兒想做些什麽,都繞不過順天府,孫兒想讓於謙擔任順天府尹。”
  太皇太後想了想,說道:“倒也合適,不過這事情急不得,而今河南的旱情雖然過去了,但是畢竟旱災對河南損失很大,於謙在河南很得民心,總要緩緩再掉進京。”
  於謙在外,是以兵部右侍郎巡撫各地,在明代巡撫體制還沒有規範的時候,於謙的品級與順天府尹的官職差不多。
  只是順天府尹重要在京師。
  算的上京官,京官比外官要高上半截,算起來,於謙也算是升遷。
  對於於謙這個人,太皇太後也是很了解的。不過在太皇太後畢竟不知道後世歷史,她看於謙這個人,不過是後起之秀而已。
  多歷練壹番,或許將來能入內閣接三楊的班。
  對於皇帝想要壹個順天府尹。讓於謙與皇帝多接觸壹下,也並不是什麽壞事。
  “謝奶奶。”朱祁鎮大喜過望。
  畢竟於謙在太皇太後的心中,與朱祁鎮心中是不壹樣的。
  太皇太後說道:“去吧,王學士的功課松,卻也不是讓妳有時間玩的,妳既然要做這壹件事情,就好好做,做好了,我自然有獎勵,做差了,就還請李先生來當講官如何?”
  朱祁鎮連忙說道:“孫兒壹定將這壹件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的。”
  於是乎,整個三伏天,朱祁鎮大部分心思都放在石炭這壹件事情上來。
  他不可能實地考察,也不知道,門頭溝那邊采煤工藝落後到什麽地步。但是有壹件事情,他卻感受到了。
  真正決定煤的價格的,並非煤本身,大半都在運費之上,在門頭溝,百姓從煤場弄些煤來自用壹般來說,都不收錢的。
  這就說明了,當地煤就叫不上價。
  想要讓煤價降低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通門頭溝與北京的交通線。
  而這壹條交通線又分為兩截,壹截就是永定河。永定河水,當初就是郭守敬專門修整過壹段,用來運煤的。
  只是元大都故址就是明北京城之南。也就造成了運煤運到南邊之後,還上岸往北運,從南門入城。
  這個關鍵就在第二段。
  水運的成本,在這個時代是最低廉的了。已經沒有比這個更低廉的運輸模式了。
  但是從從永定河上岸,多用馱馬運入京師之中。
  雖然短短十幾裏路。卻花費不小。
  這些運輸的人自然要加錢了。
  朱祁鎮不可能因為運煤路線,而修建壹條水渠,如此壹來,只能在原來的路線上想辦法了。
  朱祁鎮遙控曹吉祥,先是整頓門頭溝煤礦,不少規劃到惜薪司下面。然後又整理河道碼頭,增加通行量。
  然後想辦法重修從碼頭到北京的道路。規劃出壹條專門的運煤路線。
  只是如此壹來,其中有太多的事情,都要順天府來辦了。
  而今的順天府尹,朱祁鎮與他不大熟悉,不好辦事。壹時間朱祁鎮對於謙調任順天府尹之事,也變得期盼起來。
  只是,朱祁鎮還沒有等於謙從河南河北巡撫的位置上調過來,壹件大事發生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