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從二月冰雪開始融化開始。
  九邊烽煙就沒有斷絕過。
  從海西到甘肅,大戰沒有,但是百余胡騎出沒的頻率,越來越高,宣示了這是壹個不尋常年份。
  朱祁鎮精選了能臣良將坐鎮各地,任禮在甘肅,楊洪在大同,郭登在宣府,曹義在遼東,焦禮在海西。
  乃至於寧夏,陜西等地,也是補充了糧餉。
  可以說每壹座邊城之中,最少有三年存糧。
  這個準備在徐晞時代就已經完成了。
  也就是即便在決戰失禮的情況之下,不管瓦刺進攻那壹座城池,只要守將不出大的紕漏,堅守三年以上,都是可以的。
  雖然朱祁鎮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
  但是他下意識做了很多替手。
  就好像做壹個計劃壹樣,從來不可能只有A計劃,要有B計劃,C計劃如是等等。
  特別是這樣關乎國運的時候,朱祁鎮從來不敢相信任何人的。
  張輔與王驥壹直判斷,這不過是騷擾而已,從俘獲的蒙古俘虜來看,這些人也都是壹些活不下來的小部落。
  充當第壹輪炮灰。
  這些部落自然不可能撼動了九邊防線。
  但是也讓邊境肅殺起來了。
  京營大軍也開始處於戰備狀態了,朱祁鎮也停止大規模校閱軍隊。京營七十二衛,大部分士卒都只能分批回家。
  保持壹半以上的軍隊壹直在營中。
  京營說起來很厲害,其實他們也是衛所體制的,就在北京附近壹共七十二個衛所,就是所謂的京營七十二衛。
  距離家這麽近,很多京營士卒家就在軍營旁邊,更不要說,長期繃緊神經,也不利於備戰。
  畢竟說不定打仗,就在下半年了。
  只是到了五月,正是壹年炎熱的開始,也是北國麥熟的時候,特別是河北地區,不知道是天公做美,還是河北水利工程,完全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今年是河北少見的壹次大豐收。
  與喜訊壹起傳來的,就是噩耗。
  瓦刺扣關了。
  就在北國百姓正忙著收割的時候,從遼東,到甘肅,壹道道的烽煙,沿著壹個個烽火臺,傳遞到京師之中。
  壹般來,用烽煙的多寡來區別人數。人數越多,點燃的烽煙就越密集。
  而朱祁鎮在萬壽山上登高北方的時候,卻見無數烽煙就好像是支撐天地的柱子壹般,越來越越多,密密麻麻的好像是樹林,綿延到視線的盡頭。
  白日放煙,夜晚放火。
  震動京師。
  這是大明有史第壹次,上壹次大概就是開國之初,王保保還占據山西太原的時候,有過壹次反攻北京。
  被徐達不守反攻,反客為主,直撲太原,逼得王保保回援,將這個天下奇男子,打得幾乎僅以身免。
  但是這已經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而今即便年歲最老的人,也記不得這事情了。
  特別而今很多人都活在太宗時代輝煌之中,面對這樣的情況,第壹個想法,是不敢相信。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朝廷與瓦刺之間的關系破裂,但是他們都不敢相信,小小壹個瓦刺,居然敢冒犯天朝。更不敢相信,區區壹個瓦刺,能有如此大的聲勢。
  朱祁鎮在得到消息第壹時間,就召集了所有內閣大臣在武英殿議事。
  這壹次議事,朱祁鎮將什麽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的人員,全部摒除在外了。
  原因很簡單,這樣情況,人太多,意見太多,反而不是什麽好事。
  “陛下,臣請罪。”王驥第壹時間發言,說道:“臣料事不明,誤朝廷大事,請陛下責罰。”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起,此事如何能怪得了先生。乃是瓦刺有意如此。而今,國勢如此,正需先生助朕,先生何須如此?”
  秋後入寇,乃是遊牧民族的慣例,王驥當時也是以常理論斷的,而且朱祁鎮也不至於相信王驥壹個人,所以他就此事也詢問過不少大臣,很多大臣都是這樣認為的。
  只能說,現在的戰略主動權在瓦刺手中。
  瓦刺想什麽時候入寇,就什麽時候入寇。王驥判斷失誤也是情有可原的。
  王驥說道:“老臣謝陛下隆恩。”
  朱祁鎮說道:“瓦刺南下情況摸清楚了沒有?”
  王驥說道:“臣已經收攏各方情報,弄清楚,首先,就是最近戰報,大同陽和衛偏將吳茂,帶七百騎出塞,在貓兒莊北五十裏的地方,遭遇瓦刺大軍,吳茂戰死。隨即瓦刺入塞,攻陽和衛,兵鋒直指大同,大同總兵楊洪急報,瓦刺大軍在十二萬以上,其中有瓦刺太師也先大旗。其中有瓦刺鐵騎,數量不明。”
  “楊洪帶兵與瓦刺前鋒在大同城下,與瓦刺大軍碰了壹下,寡不敵眾,折兵千余,楊洪已經退回大同城中,並下令大同所有城池,謹守而已,不得出戰。”
  “如此大同屯田的收入,盡為瓦刺所有。”
  朱祁鎮冷笑壹聲。
  說實話,大同這個地方,農業生產並不發達,即便在後世也是如此。但是這種不發達,要看與誰比的。
  大同幾乎是壹個純糧食輸入區。大同本地糧食消耗,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後方的輸血,他本地所產的糧食,在官方文書上,幾乎都是忽略不計的。
  當然了,朱祁鎮也知道,其中壹部分都進入了各級將領的腰包,但是朱祁鎮即便算上這些,也沒有多少。
  但是對瓦刺來說,卻是不同的。
  說不得收獲大同附近這壹季糧食,就足夠支持瓦刺多作戰幾個月了。
  王驥說道:“宣府方面,瓦刺大將,阿刺知院圍攻獨石堡,從三天開始,獨石堡守將,楊洪之子楊俊已經向宣府報急十次以上,閩西伯郭登,駐兵龍門,與瓦刺大軍交戰數合,他上報,阿刺知院所部,也在十萬以上。”
  朱祁鎮說道:“如此說來,獨石堡是不是很危險?”
  張輔說道:“陛下,無須擔心獨石堡,且不說,如此大戰,獨石堡的得失,無足輕重,單單看,楊俊能夠壹天三次以上報急,就可以看出來,阿刺知院根本就是想誘大軍北上,宣府兵額不少,但是此刻能動用的不過數萬,又多以步卒,貿然出擊,局面不好控制,郭登吞並龍門。進可攻,退可守,還是比較妥當的。”
  這樣大戰之中,很多最前沿的城堡,根本就是第壹波炮灰。張輔對這些地方的得失,根本不在意。
  而且如果十萬大軍猛攻獨石堡,雖然楊洪長期在獨石駐紮,壹年壹年的修繕之下,將獨石修成了銅墻鐵壁。
  也擋不住十萬大軍猛攻,即便能擋的住,想要封鎖的嚴絲合縫,讓獨石堡之中壹點消息都傳不出來,卻是很容易的。
  楊俊頻頻報急,反而暴露出獨石堡並不急,不管這種不急之中掩蓋了什麽,郭登都不會貿然進軍。
  比起楊洪的鎮定與勇武,楊俊實在差了不少。
  王驥繼續說道:“遼東方面,在遼河套之中,已經發現了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的旗幟,曹義估算脫脫不花所部,大抵也在十萬以上。”
  “至於山西方面上報,發現大隊騎兵從偏頭關北壹百裏的地方,橫渡黃河,人數大概有數萬之多,消息已經傳報陜西方面了。”
  朱祁鎮說道:“陜西方面沒有問題吧。”
  王驥說道:“自從上壹次有韃子渡過黃河進入河套地區之後,朝廷就多次加強延安壹帶的防禦,調入數個衛所,而今兵力充足,陛下應該相信陜西都司,又有寧夏方面協助,應當無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