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

攜劍遠行

歷史軍事

破廟,年久失修。
破門,搖搖欲墜。
破敗的荷花池裏,沒有壹朵荷花,只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54章 切香腸戰術

都督請留步 by 攜劍遠行

2023-9-10 23:04

  “廢物,都是廢物啊!”
  成都武陵郡王府的大堂內,蕭紀拿著劍將這裏的陳設砍得壹塌糊塗,能弄碎的東西都被他弄碎了。
  蕭紀還來不及把自己的封號改為“蜀王”,蕭衍就被人行刺於臺城,以至於他現在依舊是“名不副實”,甚至連提都不敢跟朝廷提壹嘴這件事。
  要是改封地,那樂子可就大了!
  當然,令他糟心的還不是這件小事。
  此番攻略漢中,他可謂是輸得壹塌糊塗,甚至說是最大輸家也不為過。
  五千人打不過李弼壹千人也就罷了。
  殘兵守不住沔陽城也就罷了。
  帶著人狂奔回成都也就罷了。
  劉益守這廝居然還落井下石!以朝廷的名義下了詔書,讓自己的兵馬退出劍閣,還暗示他蕭紀玩得菜就不要玩。
  打不過魏軍,不如滾回成都抱孩子,把防務交給朝廷!把劍閣讓出來給朝廷的兵馬入駐!
  只不過,要是蜀地北面門戶劍閣都讓出來了,那不等於把自己的小命都交到對方手裏了麽?
  很顯然,劉益守這是沒把蕭紀放在眼裏,趁著他元氣大傷之際施壓,手段不可謂不狠毒。
  可是,蕭紀雖然很想把朝廷的使者給斬了,接著在成都扯旗造反,但是……他真的不敢啊!
  從政治立場上看,蕭紀跟劉益守現在可以說矛盾不可調和,勢成水火。
  只是蕭紀不敢看不起劉益守,就憑對方能將李弼那壹千兵馬幹凈利落的幹掉,就說明對方打仗的本事不知道比自己高哪裏去了。
  事實上,面對朝廷使者咄咄逼人的暗示,蕭紀很是為難的想辦法拖延了壹天,也就是說,明天他就必須回復,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朝廷的使者,讓劉益守知道自己的決斷。
  到底是接受朝廷的最後通牒,還是幹脆直接反了?
  成功還是毀滅,這是壹個問題,值得好好思考。蕭紀現在就是無能狂怒中,滿肚子火不知道跟誰去發。似乎無論做什麽,除了認慫外,都找不到別的活路可以走。
  劉益守這回找的借口,蕭紀還真沒辦法明面上拒絕。
  第壹,蕭紀作為蜀地的藩王,出兵漢中本身就理虧。從道理上講,這是肆意攻伐與侵占其他藩王屬地。
  如果能打贏的話,未嘗不能讓朝廷捏著鼻子承認現狀。然而,關鍵問題在於蕭紀最後還打輸了。
  他辛辛苦苦帶兵出劍閣,唯壹的“戰果”,就是告訴朝廷,他是個弱雞,可以隨便宰殺,翻不出什麽浪來。也是明白無誤告訴蜀地百姓,他沒什麽能力可以護得住地盤。
  第二條也是跟第壹條相關的。既然妳這麽弱,那麽我派點人去幫妳把關鍵節點守住也很合理吧,反正也不耽誤妳在蜀地歌舞升平。
  朝廷有守土之責,妳這個辣雞藩王守不住,朝廷的兵馬幫妳守,這樣有什麽問題麽?
  這條理由,蕭紀無法反駁,原因也是因為之前戰敗了,面對朝廷的責難,他無言以對。總不能說此戰只是自己壹時大意吧?
  對外作戰無奈戰敗,又不願意讓朝廷的兵馬幫妳守衛,妳到底要鬧哪樣?
  這些問題蕭紀是繞不過去的。如果不同意,就只能祭出朝廷執政合法性存疑的大旗,公開反對劉益守!
  那就形同造反了。或許,劉益守此舉也等著蕭紀拒絕,那樣正好可以名正言順的興兵伐蜀!蜀地雖然不是四通八達,進入的通道卻也不少。朝廷順著長江逆流而上,從南面攻成都,麻煩是麻煩了點,勝算卻是不低的。
  蕭紀還能怎麽選?
  “唉!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蕭紀無力的跌坐到軟墊上,失魂落魄,他是真的不敢反抗啊!
  畢竟,朝廷只是說“幫”他鎮守劍閣,並無其他動作,更沒說直接要他的命。反應過度直接造反,好像顯得自己“做賊心虛”!
  事實上,蕭紀入蜀地之初,蜀地防務確實是由梁國中樞負責的,蕭衍蕭紀這對父子那時候沒有猜忌。劉益守所掌控的建康朝廷,也不過是恢復了從前的建制。蕭紀這時候起兵,恐怕能不能震懾得住成都都要打個問號,沒有人會跟著他壹起鬧騰的!
  要是反抗,估計最多只能茍兩個月;要是不反抗,朝廷現在也不過是派兵占領劍閣而已,蜀地不還是在蕭紀自己的掌控之中嘛。
  若是他老實壹點不搞事,小心謹慎多茍個幾年似乎可能性也不小。以拖待變,萬壹劉益守有個三長兩短的,這盤棋不就活了麽?
  壹時間,蕭紀覺得讓朝廷的兵馬入駐劍閣也就那麽回事。即使沒有這次的事情,劉益守想染指蜀地,依舊有其他的辦法,不提也罷。
  只是把劍閣交出去,以後就受制於人,真就跟懸著壹把劍在頭上,什麽時候會掉下來,全看別人心情!
  如果可以,蕭紀真的不想選啊!
  “主公,朝廷的特使已經在驛館歇息了……”
  陳智祖匆匆忙忙的走進去,他剛剛將劉益守派來的使者送回驛館,返回王府的時候就看到蕭紀坐在軟墊上,雙目無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主公……您這是?”
  陳智祖疑惑問道。
  “朝廷的特使走了麽?”
  蕭紀有氣無力的問道。
  “呃,已經回驛館了。”
  陳智祖小心翼翼的說道,懷疑蕭紀是不是神遊天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蕭紀的精神完全不在狀態,自己剛剛明明說過使者已經回驛館了,蕭紀還要再問壹遍。這是在搞啥呢?
  “哦哦,這樣啊,這樣的啊。”
  蕭紀嘆息了兩聲,有些無奈的擺了擺手道:“妳現在去跟他說,就說感謝朝廷兵馬入駐劍閣,我沒有什麽意見,之後會下令把劍閣的守軍撤回成都,讓他趕緊的回去復命吧,明天不用來見我了。”
  蕭紀壹口氣把話說完,似乎是下了很大的決心!
  陳智祖本來還想著勸說壹下蕭紀要“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沒想到對方居然就這麽忍了,倒是剩下他壹番功夫。
  這件事本沒有什麽選擇的余地,要是不同意朝廷的方案,那就是直接翻臉,蕭紀還不如直接在蜀地稱帝呢?要是不想魚死網破,顯然只能接受朝廷的安排。
  當初,蕭紀被派往蜀地鎮守,他的封號都是“武陵郡王”,劍閣等要害地段是不是應該歸蕭紀管理,真是壹本爛賬,屬於模糊地帶,全看蕭紀與朝廷誰更強勢壹些。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蕭紀若是不服從朝廷管理,那就是給臉不要臉,只會被瘋狂打臉,威信掃地是必然。與其這樣,還不如給自己保留壹點體面。
  畢竟,蕭紀要是安分壹點,只要劉益守沒有正式篡位取而代之,那是不可能把蕭紀怎麽樣的。陳智祖這個外人都看出來了,他不相信蕭紀看不出來!
  “主公,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朝廷現在只是占據劍閣,尚且有些借口我們不好反對。但他們若是要謀蜀地,還真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天下人都在看著呢。到時候我們見招拆招就行了。其實……”
  他還要再說,卻見蕭紀不耐煩的轉過身背對著他又不說話。陳智祖明白這是自己遭嫌棄了,只能無奈的嘆息壹聲,對著蕭紀的背影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
  “主公,蕭紀慫了呢。王思政已經帶著人去劍閣了,還沒有回復,但問題應該不大。”
  南鄭城府衙書房裏,王偉將手中的信遞給劉益守,面帶不屑的說道,似乎有點看不起蕭紀這麽軟蛋。
  外面北風呼嚎,嚴冬已經來臨,漢中地區的戰事也告壹段落。
  該來的賀拔嶽慫了,不該妥協的蕭紀居然也妥協了,搞得劉益守在漢中嚴陣以待,卻落到沒有仗可以打的悲慘境遇。料敵從寬不假,但是好像想得太寬,對手又太窄了。
  “我若是蕭紀,肯定放手壹搏。劍閣丟失,蜀地已拱手讓人。”
  劉益守輕嘆壹聲說道,切香腸的戰術,溫水煮青蛙真是什麽時候都好用。
  等哪壹天朝廷的兵馬出現在成都城外的時候,蕭紀想反抗也沒有力量反抗了。現在看似退了壹步,其實則是徹底的放棄了底線,給自己判了個死緩。
  “主公將來打算如何處置蕭紀等人?”
  王偉好奇問道。
  “自蕭梁建國以來,只對宗室子弟好,對世家子弟好,從未見過對百姓好的。將來就算是有人打著蕭氏的旗號復國,也沒什麽號召力,也沒有人懷念蕭衍在的那個時代。
  將來對於蕭氏壹族的人要這麽辦。親王降級為郡王,郡王降級為郡公,郡公降級為縣男,壹律褫奪封地,將其圈養在建康就行了。幾代以後,蕭氏則會淪為普通世家,泯然眾人。”
  劉益守不以為意的說道。
  他要是改朝換代,國家肯定是平穩過渡,不會弄得到處都是烽火遍地。如此壹來,有誰會為了已經無藥可救的蕭氏而出頭呢?
  如果出頭,要恢復到怎樣的舊時光,有怎樣吸引人的東西?
  估計那些人自己都說不出口!
  人心所向才是大勢所趨!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把蕭氏子弟殺得人頭滾滾。這樣反而能顯示出劉益守有容人之量。這對於新政權的過渡,絕對是有好處的。
  歷史上南陳建國可以得到南方廣泛的認同,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侯景把所有階層的人都搞麻了,陳霸先眾望所歸的能夠平定各地山頭,原因只在於他可以還江南百姓壹個安穩日子。
  那時候,穩定壓倒壹切,剝削壓迫排到了後面。
  而現在劉益守所面臨的情況卻是不同,因為不管他要不要篡位,現在江南都很安定,大家都不喜歡在自己地頭上瞎折騰。這就是民心所向。
  因此對蕭氏采取懷柔策略,並且對與之有聯姻的旁枝不大肆株連,才是建國後該做的事情。秋後算賬,那要等到天下統壹的時候再說!
  劉益守對蜀地“先禮後兵”的策略,以威脅與震懾為主,不輕易動刀兵,反映了他作為老硬幣的基本政治素養。如今蕭紀的“知情識趣”,讓他不需要直接翻臉去殺人,實在是有功無過。
  劉益守決定以後要是能和平接管蜀地,壹定要對蕭紀好壹點,起碼不能讓他後代子嗣斷絕。
  正當他想入非非之時,源士康走進來對劉益守拱手道:“主公,我們在沔陽以北設的哨所,抓到了關中來的探子,主公要見壹下麽?”
  探子?
  劉益守恍然大悟,終於知道為什麽賀拔嶽不來漢中了。原來是李弼全軍覆沒的事情,沒有瞞過這壹位。
  “帶進來吧。”
  劉益守輕輕擺手,很快便有壹個五花大綁,樵夫打扮的年輕人被帶了進來,面如死灰。壹個人是不是行伍出身,是瞞不住內行人的,隨便對壹下口音就能知道。
  關中的人沒事砍柴砍到漢中來了,說出去能忽悠人麽?這些事情都是明擺著的。
  “繩索解開吧,不要為難下面辦事的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何必呢。”
  劉益守壹邊說壹邊跟源士康做了個手勢,後者馬上給這位關中來從斥候解開繩索,又對源士康說道:“叫人給他壹點吃的,喝點水。餓肚子不是我們的待客之道。”
  聽到這話,源士康拱手離去。劉益守看著那位斥候有些畏懼的面孔笑道:“不必緊張,我與賀拔嶽是老朋友了,問完了話就放妳回去給我送信,必不會為難妳這個跑腿之人。”
  可能是因為他比較有親和力,那斥候似乎松了口氣的樣子。等吃食和水送來後,便狼吞虎咽了壹番,也沒跟劉益守講客氣。
  “李弼和他麾下兵馬,已經全軍覆沒,這個消息,妳們那邊應該已經有人回去稟告了吧?這次派出的斥候,應該有很多路人馬,也不止是走的陳倉道,是不是這樣呢?”
  劉益守輕描淡寫的問道。
  這斥候想了想,最後還是嘆息答道:“吳王目光如炬,確實如此。”
  “行了,幫我帶壹封信回去,就說我在這裏等著賀拔嶽來。”
  劉益守也不多說,直接磨墨寫了壹封熱情洋溢的信。等墨跡幹了以後,這才裝入信封遞給那名斥候說道:“帶信回去就行了,讓賀拔嶽別再派人來漢中偵查了。現在我心情好,抓到妳們都是擡手放人。那時候我心情好不好,可就難說了。
  我這個人,也不是什麽時候都如今天壹般好說話的,明白麽?原話帶到就好了。”
  劉益守拍了拍那斥候的肩膀說道,對方立刻就感覺自己像是被猛獸盯住了壹般,連動都不敢動了。
  “去吧,好話不說第二遍。”
  劉益守壹甩衣袖,轉身便走出書房。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