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故人
大國重工 by 齊橙
2019-3-28 19:41
“210萬壹臺車,美國人也太黑心了。”
就在萊斯特抱怨中國人定價太低的時候,中國工程機械展區裏,羅冶的老工程師陳邦鵬也正在向馮嘯辰等人發著感慨:
“我們的175噸自卸車,滿打滿算,也就是300萬人民幣的成本,按照8.6的匯率,合35萬美元。我們報48萬美元壹臺,已經是很高的利潤了。誰知道美國人比我們狠得多,壹臺車居然敢報210萬,這不是坑人嗎?”
王偉龍頷首道:“的確,海菲的185噸自卸車,和我們的175噸自卸車,也就是差出10噸的載重量,其實在礦山應用上沒什麽太大的區別。他們的技術比我們的好,貴壹點點也是合理的。可壹口氣貴出4倍多,這可就太過分了。”
“那咱們過去引進海菲公司的自卸車,是什麽價錢呢?”辰宇工程機械公司的領隊楊海帆笑著問道。楊海帆和王偉龍早就認識,當初楊海帆替馮嘯辰管理軸承公司,公司裏的老工人就有相當壹部分是王偉龍從羅冶幫他網羅來的。這次各家企業壹同組團出來參展,大家吃住都在壹起,關系又親近了許多。
王偉龍回憶了壹下,點點頭說:“當年咱們引進海菲公司的自卸車,價格可也真的不低呢。不過那時候匯率比較高,1美元換3塊多錢的人民幣,倒還沒覺得海菲公司的價錢有多離譜。畢竟人家是國際知名大企業,東西貴也是正常的。現在咱們自己也會造自卸車了,質量和他們的差不多少,再看他們的價錢,就覺得太高了。”
“匯率的確是壹個重要方面。”陳邦鵬道,“我記得十年前,美元換人民幣也就是3塊多錢,現在壹下子提到8塊6,翻了壹番還多。如果還照著當年的匯率,咱們這臺車恐怕報價也得有100萬美元出頭了,這樣壹比,海菲公司的車也就不太顯得特別了。”
“是啊,人民幣降得太厲害了。”王偉龍感慨道,他看了看馮嘯辰,問道:“小馮,妳說咱們的人民幣這樣貶值,是不是吃虧了?”
馮嘯辰笑呵呵地反問道:“老王,妳覺得妳們壹臺車賣48萬,虧不虧呢?”
“當然不虧。”王偉龍斬釘截鐵地答道。
“如果我們提高到100萬壹臺,妳能賣得出去嗎?”馮嘯辰又問。
“懸。”王偉龍道,“咱們的車和海菲公司的車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人家的車外觀漂亮,耐用性也好,咱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買壹臺海菲的車,夠買4輛咱們的車。如果把價錢提高到100萬壹臺,我估計今天來洽談的那些客戶,恐怕就不會感興趣了。”
“那不就得了嗎。”馮嘯辰笑道,“既然咱們賣100萬壹臺是不可能的,那還不如直接標價48萬。只要還有賺頭就行。100萬壹臺,看著是利潤更大,但賣不出去也是枉然。”
“這話也對。”王偉龍釋然了。以他的頭腦,實在想不清楚人民幣貶值對於整個國家到底是好是壞,但如果僅僅從羅冶的角度來說,好處是看得見的。100萬美元也罷,48萬美元也罷,最終都是要交給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羅冶只能拿到人民幣。人民幣只是相對於美元貶值了,在國內的價值沒有貶,羅冶壹臺車賣48萬美元,按8.6的匯率能換到400多萬人民幣,比在國內銷售的利潤要高得多,這就是大好事了。
“老楊,妳們帶來的設備,價錢和國外廠商相比,怎麽樣?”聊完自己的產品,王偉龍把頭轉向楊海帆,問道。
“和妳們的情況差不多,也就是相當於德國人的四分之壹左右,妳沒見來詢價的那些客戶眼睛都瞪圓了,壹個個都以為自己聽錯了呢。”楊海帆笑呵呵地說道。
“可是,到現在為止,咱們還沒開張呢。看來,光是便宜還不夠啊,人家是老牌子,有信譽,客戶對咱們還很不放心呢。”王偉龍說道。
正聊著,只見展臺外又走來了兩名高鼻子的歐洲人,其中壹位是剛剛來過的,自稱是意大利泰利建築工程公司的采購代表,名叫卡佩拉,至於另外壹位,楊海帆覺得有些眼熟,似乎不久前還曾經見過,可壹下子卻是想不起來了。
“卡佩拉先生,歡迎妳再次光臨,妳是考慮好了嗎?”楊海帆走上前去,熱情地向卡佩拉打著招呼。剛才卡佩拉在這裏問了許多問題,還讓楊海帆帶他到室外展廳去看過了產品的實物,顯然是對中國產品很感興趣的樣子。不過,在問完有關技術指標、售後政策以及價格等問題之後,卡佩拉表示還要再和同事商量商量,現在看他帶著另外壹個人過來,沒準這就是他的同事了。
“這位是我們公司的工程師海因茨爾先生,我請他壹道過來,是想再鑒定壹下貴公司生產的混凝土泵車的技術指標。”卡佩拉向楊海帆介紹道。
“很高興認識妳,楊先生。”那位名叫海因茨爾的西方人向楊海帆微微彎了彎腰,算是打過招呼了。
“妳好,海因茨爾先生。”楊海帆回答道,說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心裏那種熟悉的感覺又甚了幾分,不由得擡眼認真看了看海因茨爾,試探著問道:“海因茨爾先生,恕我冒昧,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見過?”海因茨爾臉上無端地有了壹些慌亂,他也看了看楊海帆,然後支吾著說道:“我想,或許楊先生只是見過和我長相差不多的人吧,我從來沒有到過中國……”
“哦,我到歐洲的次數也不多……”楊海帆應道,心裏的疑團更重了。壹般來說,當別人對妳說或許見過妳的時候,妳的反應應當是有幾分好奇,然後與對方共同回憶可能碰面的時機。而海因茨爾卻是忙不叠地矢口否認,似乎是害怕對方認出自己的身份壹般。壹個建築工程公司的工程師,有什麽不敢見人的呢?莫非他的身份有假?
想到此,楊海帆腦子裏忽然壹激靈,旋即嘴角便露出了壹絲微笑。他終於想起來了,這個海因茨爾,他的確是見過的,但並不是最近,而是整整11年前。那是在1984年,馮嘯辰剛剛向楊海帆提出開辦工程機械公司的時候,他們二人共同前往歐洲去考察,其中壹站便是德國老牌工程機械企業普邁公司。海因茨爾正是普邁公司的工程師,在那壹次,就是這個海因茨爾,陪著他們參觀了好幾個車間。
楊海帆清清楚楚地記得,在參觀的時候,他向海因茨爾詢問是否可以拍照,海因茨爾表示他可以隨便拍,沒有任何禁忌。壹開始,楊海帆和馮嘯辰還以為這是海因茨爾的壹種善意,後來馮嘯辰無意中聽到海因茨爾與另外壹位德國工人的交談,才知道海因茨爾所以如此大度,是因為他堅信中國人看不懂這些生產過程,就算看懂了,也不可能從中學到什麽技巧。
海因茨爾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番話深深地刺激了馮嘯辰和楊海帆,回國,楊海帆把所有的照片都沖洗出來,交給公司裏的工程師去研讀。工程師們從這些照片裏找出許多蛛絲馬跡,從中分析出了不少普邁的技術訣竅,並將其消化吸收,轉化為辰宇工程機械公司的內部核心技術。
楊海帆之所以覺得在不久前還見過海因茨爾,其實是因為他在不久前還與工程師們壹起看過那組照片,其中有幾張照片上就有海因茨爾的背影或者半個臉。海因茨爾的名字,在楊海帆心裏也是留下了印象的,兩邊壹對照,楊海帆也就想起此人了。
既然想起了海因茨爾的身份,楊海帆也就明白眼前的事情了。從海因茨爾慌亂的表情來看,他顯然並不是泰利公司的雇員,而是仍然在普邁公司工作,這壹回只是喬裝改扮來看辰宇公司的產品而已。至於他是應泰利公司的要求,來幫泰利公司驗貨,還是以同行的身份,來探辰宇公司的虛實,楊海帆壹時間還分析不出來。不過,楊海帆倒不急於去揭穿海因茨爾的身份,反正自己也沒什麽需要隱瞞的東西,他想看,就讓他看好了。
“卡佩拉先生,我記得妳剛才是對我們的混凝土泵車感興趣,現在妳與海因茨爾先生同來,也是打算了解泵車的情況嗎?”楊海帆撇開了有關海因茨爾的話題,轉對卡佩拉說道。
“是的,我們公司對貴公司生產的混凝土泵車有壹些興趣。不過,我們對貴公司的產品價格還有壹些疑慮。歐洲市場上同類的泵車價格都在25萬美元以上,而妳們的報價卻只有5.8萬美元,我想知道,妳們能夠以如此低的價格提供這種產品,是什麽原因呢?”卡佩拉直言不諱地問道。
“這很簡單。”楊海帆微笑著說,“第壹,我們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中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歐洲的三十分之壹,所以勞動力成本很低。工程機械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勞動力成本低了,產品價格自然也就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