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國重工

齊橙

都市生活

1980年初秋,南江省冶金廳。
寬大的會議室裏,四臺落地式電風扇開足馬力地送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壹十九章 找人買單

大國重工 by 齊橙

2019-3-28 19:39

  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的事情,馮嘯辰最早還是聽王偉龍說的。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國際工業展會,每三年舉辦壹次,旨在展示全球工程機械領域的新成就,同時也是壹次全球性的工程機械產品訂貨會。
  全球的工程機械市場目前主要為美、歐、日三方瓜分,大型企業有數十家,中小企業數以百計。用戶如果要分別上門去與這些企業洽談,交通費和時間成本都是非常可觀的。再說,這類裝備的訂貨也往往不是談壹次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貨比三家,這樣壹來,舉辦集中的產品訂貨會就非常必要了。在這種訂貨會上,用戶可以在這裏對比不同廠商的產品,最終買到自己心儀的設備。
  在80年代之前,中國從未派團出席過慕尼黑工程機械博覽會,甚至於這個名字對於中國的大多數工程機械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陌生的。改革開放後,中國打開了國門,陸續開始接觸到這些大型的國際展會,其中也包括了慕尼黑博覽會。最初,前去參加慕尼黑的是國家機械進出口總公司的官員,他們去參會的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作為買家,采購西方企業生產的設備。由於經濟水平的限制,這種采購的規模也是非常小的,以至於在博覽會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存在感。
  再往後,代表團中就出現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技術人員的身影,他們到博覽會上主要是為了現場觀摩國外同行的產品,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以便改進自己的產品。1992年,羅冶提出了要到博覽會上展出自家產品的申請,幾經周折之後獲得了國家的批準,但參會所需要的經費全部是由羅冶自己負擔的。
  因為經費緊張,羅冶只安排了三名技術人員去參展,租借的展臺不到30平米,只展出了壹些產品圖片,而沒有實物的展示。羅冶最值得自豪的產品就是引進美國海菲公司技術生產的150噸電動輪自卸車,但這種車的體積堪比壹間房子,重達幾十噸,在國內運輸的成本都非常可觀,更別說要漂洋過海去德國。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羅冶能夠派幾個人過去展示壹下圖片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這畢竟是慕尼黑博覽會上第壹次飄揚起了五星紅旗。
  “妳們居然自費去參展了!”
  馮嘯辰第壹次聽到王偉龍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頗有壹些驚訝。中國企業敢於走出去,到國際展會上去拋頭露臉,絕對是壹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馮嘯辰深為羅冶領導的魄力感到震驚。
  “我們也是想去試試吧。”王偉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其實這個主意正是他給廠長出的,因為他在幾年前曾經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去觀摩過慕尼黑博覽會,從而萌生了讓自己的企業去參展的想法。這壹次參展,羅冶花掉了五萬多美元的外匯,卻顆粒無收,這讓羅冶的廠長在上級領導那裏丟了面子,據說還有領導在背地裏說羅冶的廠長好大喜功雲雲。不過,廠長對出這個主意的王偉龍並沒有任何壹點抱怨的意思,這反而讓王偉龍很是覺得內疚。
  馮嘯辰的看法卻是不同,對於王偉龍所說的連累廠長受批評的事情,他評價道:“不管怎麽說,妳們都是開創了時代的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第壹次參加慕尼黑博覽會,這是會被記入歷史史冊的事情。”
  “但願歷史能夠記住我們吧。”王偉龍訥訥地說道。
  “慕尼黑博覽會是三年壹屆,那麽下壹屆不是很快就要舉辦了嗎?這壹屆,妳們打算如何參與呢?”馮嘯辰又向王偉龍問道。
  王偉龍搖頭道:“我們估計是不會參與了。”
  “為什麽?”
  “沒有外匯啊。”王偉龍解釋道,“上壹次,我們花了5萬多美元的外匯,結果壹個合同也沒簽下來,人家都說我們是借機去遊山玩水的。這壹次,我們就算想去,也過不了外匯這壹關。”
  王偉龍的話很快就得到了驗證,當裝備工業公司向幾家生產工程機械的企業發出參加慕尼黑博覽會邀請的時候,這些企業不約而同地表示了為難,主要的理由就是所需的外匯難以解決。參加壹次博覽會,需要租場地,派工作人員,這都是需要花錢的事情。如果再想把產品運過去參展,花費就更大了。這些企業的領導可不像馮嘯辰那麽樂觀,他們都是走壹步看兩步的人,對於能夠在博覽會上簽下訂單,他們實在是缺乏信心。如果去參展,卻簽不回單子,又花了這麽多錢,對上對下可就都不好交代了。
  “嘯辰,妳確信這壹次大家能夠簽下訂單嗎?”
  王根基也曾在私底下這樣問馮嘯辰。
  馮嘯辰道:“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我們的產品和別人相比,還有壹些差距,用戶會不會買賬,誰也說不準。不過,我覺得就算是簽不下訂單,能夠去露個面也是好的。”
  “壹家花十萬八萬美元,就為了去露個面?”王根基撇著嘴說,“現在國家對外匯卡得非常嚴,咱們裝備工業公司為參加這次展會申請外匯額度,也是打了十幾個報告才批下來的。那些企業沒有咱們的面子大,申請外匯就更困難了。”
  90年代中期的中國,還處於嚴重的外貿逆差之中,外匯是受到嚴格管控的。當然,相比80年代,情況又好得多了,那時候國家幾乎沒有機動外匯,像裝備工業公司這種情況,就算打十幾個報告,也不見得能夠得到外匯額度。羅冶、林重這些企業,每年都有壹些引進技術、設備的資金,也可以派壹些人到國外去學習,但涉及到的外匯都是專款專用的。去參加博覽會這種事情,實在是太稀罕了,也太超前了,各級領導還有些不適應呢。
  “真是壹分錢難倒英雄漢啊。”馮嘯辰仰天長嘯。想到新世紀以後中國的外匯多得沒地方去,別說這種國有大型企業,就算是普通百姓,出國都是隨隨便便的事情,現在這種拘束,真是太讓人憋屈了。
  “要不,咱們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國內吧,妳想拿出口訂單,呆在國內也同樣可以拿到的,咱們過去不也把設備賣到非洲去了嗎。”王根基好意地勸道。
  馮嘯辰道:“不行,我們必須要出去。這壹次或許我們拿不到訂單,但至少我們宣示了存在感,讓人家知道中國有壹群企業在做工程機械,而且還做出了不錯的成果。如果我們連展會都不參加,誰會知道我們呢?俗話說,壹回生二回熟,咱們出現的次數多了,在客戶的心目中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到時候我們如果上門去推銷,也會獲得更好的結果了。”
  “就為了壹個存在感,就要花出去上百萬美元,這也太貴了吧?”王根基嘟囔道,但他已經有幾分被馮嘯辰說服了。存在感這種事情,的確是需要經常刷壹刷的,就算機關裏的幹部,也要經常到領導面前去走走,給領導留下壹些印象,否則職務晉升的時候,誰能記得妳呢?
  “要不,我去找找關系,看看能不能讓哪個部門出面,幫咱們解決壹下外匯額度的問題吧。”
  王根基在發完不著調的牢騷之後,還是打起精神開始想辦法了。他是公司協作部的部長,原本就是幹協調關系這樁活的,加上他還有壹個不俗的家庭背景,在各部委都頗有壹些人脈,可以辦成壹些常人辦不成的難事。可惜,這壹回他可沒那麽順心,轉了壹大圈,他也沒找到願意出錢資助的單位。外匯這種事情實在是太敏感了,不少部委的朋友都跟他說,如果不涉及到外匯,僅僅是動用壹些資金,大家想想辦法都是能夠解決的,但要用外匯,牽扯面就大了,沒有中央領導的批示,誰也不敢擅自做主。
  馮嘯辰當然也可以通過孟凡澤、董雲峰等人的關系去向中央領導請求批準外匯額度,這件事本質上是沒問題的,領導完全有可能支持。但是,他剛剛接手裝備工業公司,就為這樣的小事去麻煩老領導出面,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實在不行,就從自己身上出吧。
  這是馮嘯辰最後想出來的辦法。
  他當然不可能是直接掏私人的腰包去幫各家企業支付出國費用,這件事,他交給了辰宇信息公司的包成明,讓包成明以信息公司的身份來操辦。包成明靠做商業情報起家,可謂是朋友遍天下,操持這樣的事情正好合適。
  經過壹番運作,中國工程機械代表團終於成立了,主要成員是十幾家整機廠,另外則還有壹些做配件的企業。各家企業的出國費用完全辰宇信息公司負擔,但同時他們也都與辰宇信息公司簽訂了壹個協議,那就是如果哪家企業在博覽會上簽下了訂單,則需要將訂單金額的百分之壹支付給辰宇信息公司作為平臺使用費。包成明自己做了壹個估算,發現如果中國展團能夠在慕尼黑簽下1億美元的訂單,那麽這壹趟他就有賺頭了。
  至於說如果沒有企業簽下訂單,辰宇公司將會有多大損失,包成明並不介意。富貴險中求,他如今也是能夠賭得起的人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