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轉機
血沙 by 閃爍
2022-9-14 22:10
從芝加哥回來,劉威的生活再次回到正軌上。
此時,遠東地區的戰事有了新的進展。
雖然經過數日航行,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已經經過曼德海峽,正式進入印度洋,預計五天之後將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但是日軍的作戰行動並沒受到影響,在持續壹周的轟炸之後,運載著日軍登陸部隊的兩棲艦隊在第三艦隊的掩護下,離開了內浦灣,開赴戰場。
擺在日軍面前的選擇有兩個:壹是集中兵力迎戰即將到來的俄軍航母,二是在此之前登上北方四島。
日軍內部,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
壹些比較保守的將領認為,應該集中手裏的所有兵力,在西太平洋、或者日本海截擊俄軍艦隊,打壹場對馬式的海戰。按照這部分將領的觀點,如果能夠殲滅俄軍艦隊,打掉俄軍的主要反擊手段,就能迫使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做出讓步,甚至歸還北方四島,從而以對日本最有利的方式結束沖突。
只是,仍然有不少日軍將領認為,應該把攻占北方四島變成既成事實。如果能夠趕在俄軍艦隊到達前攻占北方四島,以“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的實力,很難在短期內扭轉戰局,即奪回北方四島。打到這個時候,就算俄羅斯能在軍事上有所作為,也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實。
這個分歧,對日軍的作戰行動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比如,按照計劃,日軍的登陸部隊將在轟炸開始後的第五天出發,兩天後到達登陸集結海域,隨後發起進攻。可是直到壹周之後,兩棲艦隊才出發,到達集結海域已經是第十天的事情了。至於什麽時候登陸,連日軍指揮層都沒有統壹意見。
從根本上看,日軍內部分歧還是對自身實力的高度不信任。
也許有人認為,保守派將領更加畏懼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的航母戰鬥群,不然不會放棄登陸,集中兵力對付俄軍艦隊。只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反而是保守派對自身實力更有信心,對勝利更有信心。
相對而言,那些主張先登陸的日軍將領,才真正懼怕俄軍艦隊。
不管怎麽說,戰場上的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日軍手中。
三天的戰鬥中,日軍的轟炸行動總算有點起色,作戰損失也有所降低。不是說日軍的轟炸手段提高了,而是在嚴密的封鎖下,北方四島上的俄軍防空部隊難以為繼,作戰能力大幅度下滑,對日軍戰機的威脅大大降低。
這個現象,也引起了俄軍的高度重視。
因為無法把防空系統送往北方四島,俄軍不得不增強在南薩哈林島的防空部署,將幾套遠程防空系統部署到宗谷海峽北面的達利尼亞亞,企圖打擊執行封鎖任務的日軍戰機。只是從達利尼亞亞到國後島,有大約二百五十公裏。即便俄軍的S400型防空系統的標稱最大射程達到四百公裏,但是在實戰中,沒有任何壹種防空系統能夠攻擊四百公裏外的目標,特別是低空目標。別的不說,如何有效探測低空目標,並且引導導彈進行攻擊,就是壹個在技術上很難解決的問題。
俄軍的遠程防空系統,確實對日軍構成了威脅,只不過並不明顯。
在S400進駐達利尼亞亞之後,日軍的反潛巡邏機再也無法深入鄂霍茨克海,只能在北方四島附近海域活動。
由此產生的影響是,之前遭到壓制的俄軍潛艇終於獲得了機會。
問題是,日軍艦艇沒有進入鄂霍茨克海,只有幾艘潛艇在北方四島附近海域巡邏,攻擊進入禁區的船只。
前面已經提到,常規潛艇的反潛能力並不突出,更適合用來對付水面艦船。
結果,俄軍潛艇沒有去執行作戰任務,而是向島上駐軍運送給養物資,確保駐軍的士氣不至於立即崩潰掉。
有意思的是,俄軍的士氣並沒有因為遭到封鎖而跌落。
主要原因,還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正在趕來。
可以說,俄軍官兵對這支艦隊充滿了非常大的期望,認為只要航母到來,就能壹舉扭轉戰局。
問題是,有這麽容易嗎?
俄軍的基層官兵可以盲目崇拜航母,也可以盲目相信航母的戰鬥力,這沒有壞處,反而能振奮軍心。但是俄軍的高級將領絕對不能這麽做,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力,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在航母的認識上,俄軍將領還是比較清醒的。
不可否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確實很強大,只是沒有強大到可以扭轉戰局。
別的不說,這艘沒有配備彈射器,依靠滑躍起飛的航母上沒有預警機,而依靠戰艦上的雷達,僅僅能夠提供非常有限的預警時間。早在三十多年前,實力弱小的阿根廷空軍就用行動證明,沒有預警機的航母戰鬥群是多麽脆弱。在那場規模非常有限的地區沖突中,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竟然損失了四艘戰艦!
面對實力比阿根廷強得多的日本,俄羅斯的航母顯然兇多吉少。
雖然經過現代化改裝,“庫茲涅佐夫”號的性能有所提升,更換了雷達,還增加了不少防空武器,但是用Mig-29替換掉Su-33,算得上是壹大敗筆。至少從防空能力上看,俄軍此舉並不明智。即便換成Mig-29之後,“庫茲涅佐夫”號的載機量有所提升,可是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大幅度下降,特別是在作戰半徑上,Mig-29遠遠比不上Su-33,即便在空戰性能方面,也差了壹大截。
從航母戰鬥群來看,問題更加突出。
在隨同“庫茲涅佐夫”號前來的幾艘戰艦中,沒有壹艘是在蘇聯解體後建造的,全是前蘇聯的遺產,而且都很老舊。那艘“彼得大帝”級核動力巡洋艦很強大,但是只能用在對海作戰上,而在防空、反潛等方面,比當今的先進戰艦差了很大壹截,很難適應高強度的現代海戰。“光榮”級巡洋艦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體型龐大之外,沒有多少特長。“勇敢”級驅逐艦側重反潛,只是仍然難以對付性能較為先進的日軍潛艇。“現代”級驅逐艦名義上以防空為主要任務,可實際上是壹種多功能驅逐艦,其配備的防空導彈僅能對付四十公裏內的空中目標,區域防空能力非常有限。
真正能夠指望的,恐怕只有那幾艘行蹤不明的攻擊核潛艇了。
在“庫茲涅佐夫”號離開摩爾曼斯克之前,那艘不久前服役的“北德文斯克”級攻擊核潛艇就出海了。隨後,至少有兩艘“阿庫拉”級與壹艘“塞拉”級攻擊核潛艇離開了北方艦隊的基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雖然俄羅斯當局沒有公布任何與潛艇有關的消息,也沒有提到,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裏有幾艘潛艇,但是可以想象,在水面艦艇指望不上的情況下,俄軍唯壹能指望的就是潛艇。
明白這壹點,才能搞清楚“庫茲涅佐夫”號前往太平洋的真正目的。
從軍事角度看,俄軍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就得奪回制空權。受各種因素限制,俄軍很難奪得制空權。退壹步,俄軍要想不輸掉這場戰爭,就得奪取制海權,至少不能讓日軍充分利用制海權。雖然奪取制海權也不是易事,因為俄軍艦隊沒有這個實力,但是要破壞日軍的制海權,那就容易多了。
只要應用得當,壹到兩艘攻擊核潛艇就能把日軍艦隊趕回去。
這壹點,已經得到證明。
在第壹艦隊全軍覆沒之後,日軍的第二艦隊壹直遠離北方四島,而且壹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雖然那艘“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再也沒有出現過,但是日軍的反潛巡邏再也沒有放松過。每天,都有數十架反潛巡邏機升空執勤,投下的聲納浮標能把第二艦隊圍起來,因為虛警投下的反潛魚雷都有幾十條之多。
要是再來幾艘潛艇,幹掉幾艘日軍戰艦,日軍不逃才是怪事。
由此可見,“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的首要任務不是去打擊日軍艦隊,而是為執行攻擊任務的潛艇提供掩護,驅逐日軍的反潛巡邏機,讓潛艇獲得偷襲機會,從而讓日軍無法登陸北方四島。
按照這壹戰術設想,“庫茲涅佐夫”號大有作為。
日軍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只要“庫茲涅佐夫”號呆在日軍戰機的打擊範圍之外,出動戰鬥機偷襲日軍的反潛巡邏機,就能給日軍造成很大的麻煩。雖然日軍艦隊的反潛作戰能力非常突出,但是面對四艘、甚至五艘攻擊核潛艇,即便是美軍的航母戰鬥群,也沒有多少勝算。
再來看日軍保守派將領的主張,也就知道,為什麽要把打擊“庫茲涅佐夫”號放在首要位置了。
因為日本空軍沒有足夠的投送能力,大部分重裝備都得依靠海運,所以只要俄軍的潛艇切斷了通往北方四島的海上航線,就算日軍仍然掌握著制空權,仍然能夠出動艦隊,也很難在地面戰爭中取勝。
奪回北方四島,更加不可能。